ncdc logo title
泛越第三极:高原古生物科考2018
发布时间: 2019-12-25 17:32

青藏高原如何隆起成为今天的“世界屋脊”?

它曾怎样影响高原和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

生物又如何响应如此重大的地质、环境事件而演化?

古生物科考队2018年考察地点

  追随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的动员号角,古生物科考队在中科院先导专项“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关键地史时期生物与环境演变过程及其机制”、中科院生物演化与环境卓越创新中心和第二次青藏科考项目的支持下,奋力奔走于这片神秘的土地,苦心追索,试图解开高原地质和生命历史之谜。

  在往年考察的基础上,2018年古生物科考队完成了青藏高原及周边昆仑-阿尔金、中亚、南亚和东南亚多个地点的科学考察,收获颇丰。

藏北寻宝

  6月,中科院古脊椎所吴飞翔副研究员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苏涛研究员领科考队员展开今年的青藏高原野外发掘工作,在藏北伦坡拉盆地采集了丰富的化石标本。

藏北化石点,左下白点为车队(无人机拍摄)

开山探宝

  虽然选择在地表出露的岩层发掘,对草场影响很有限,但发掘后我们还是在牧民兄弟们帮助下回填,将发掘对工作点附近的环境影响最小化。

  数月后再临经高原冰风雨雪修饰后的“发掘旧址”,不禁感叹人类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

  我们该时刻保有一份谦逊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可能这也是我们科考的终极意义吧。

高原餐会

挖掘点回填,风吹雨润,生态恢复

重返云南

  6月,倪喜军研究员邀请国际知名灵长类学者美国堪萨斯大学Christopher Beard教授对中国中南-西南地区的一些古近纪化石点进行了实地考察,考察的化石点包括湖北松滋早始新世阿喀琉斯基猴化石坑和相邻产化石地层、湖南衡东中始新世岭茶、栗木坪、荷塘村及云南曲靖晚始新世-早渐新世蔡家冲-李家洼、中始新世石林等地。

  考察过程中在岭茶采集到一件完好的蜥蜴头骨,在石林地区新发现一个化石富集、可进行小哺乳动物筛洗的层位。

放眼准噶尔

  7月下旬,李强研究员率队赴新疆准噶尔盆地南戈壁地区进行古近纪生物地层考察,采集古新世产化石层位砂样8吨。

帕米尔深处

  为研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新生代古生物多样性及其对高原隆升、环境变化的响应,古生物研究者们已经在青藏高原的南端、东南端和东北缘进行了许多研究,挖掘出许多保存精美且意义重大的明星物种,如 西藏披毛犀(Coelodonta thibetana)、邱氏狐(Vulpes qiuzhudingi)、布氏豹(Panthera blytheae)和喜马拉雅原羊(Protovis himalayensis),古生物学家据此提出了冰期动物“走出西藏”假说,轰动一时。

  青藏高原的西北缘也是地质上非常重要的区域,科学家们已经对高原隆升与塔里木海退却、中亚干旱化和天山及西昆仑隆起的关系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尚缺乏来自古生物的证据,对于新生代青藏高原北缘和西北缘的生物多样性我们也还知之甚少。

  2018年8月,古生物科考队来到青藏高原北缘西昆仑山脚下,到祖国的最西端,新疆喀什地区进行新生代沉积盆地和古生物科考,试图找到一些动植物化石以期描绘出在千百万年前高原西北缘的生命画卷。

  本次科考由古脊椎所所长邓涛研究员带队,会同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苏涛研究员的古植物团队,科考队员们大多是第一次来到南疆,十分期待。

  科考队从喀什出发,向南沿国道G314顺着昆仑山脉,往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进发。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以下简称塔县)位于西昆仑褶皱带上,为喀喇昆仑山脉等若干山脉的联结处。科考队的目的地是塔县附近一化石点,过去曾报道这里出露一套出产真骨鱼类化石、时代存疑地层,前人将其时代定为早白垩世。

橙点示塔县位置

途中能看到美丽的慕士塔格峰,被誉为“冰川之父”。

有诗为证:

冰峰皑皑接苍穹,

周穆瑶池不再逢。

我辈欲思千载问,

细寻鲧禹变鱼虫。

(邓涛作。注:1.相传西王母住在昆仑山的瑶池,穆天子曾西巡与之相会。2.鲁迅先生在《理水》中提到帕米尔高原,他还调皮地写到:“‘禹’是一条虫,虫虫会治水的吗?我看鲧也没有的,‘鲧’是一条鱼。” 详见邓涛科学网微博《帕米尔深处》)。

神秘的慕士塔格峰

  去往化石点所走的是一条山间公路,既看到了干旱贫瘠的山坡,又看到水草丰美的草原。

贫瘠的山坡

  露头在一条小路旁,除了寻找大化石,科考队员还在整个剖面上系统采集了岩石样品,以后带回实验室提取地层中的孢粉化石。

化石点景观(无人机拍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科考队员们在这里果真发现了如前人描述极为相似的鱼类化石,也发现了一些植物叶片化石。所采叶片化石尺寸都比较小,反映一个较为干旱的环境,且从组成成分来看,这套地层的年代应该是新近纪以来形成的,至少之前早白垩世的说法是可以推翻了。

植物化石

  除了化石以外,科考队员还采集了化石点附近一些野生现生植物,既然时代较新,那么认识一些本地现生植物可能会对植物化石的鉴定有帮助。

植物

收获超出预期,队员踌躇满志,相约明年再来。

探究自然奥秘,细品人文历史。

有诗为证:

崎岖苦旅越葱岭,血谷从来路不平。

蒲犁天马夏肥草,塔什石城秋满冰。

千军瓦罕仙芝帐,独客盘陀玄奘行。

公主高崖空守候,日神不来负深情。

(《塔县怀古》,邓涛作,诗中所指为塔县附近各处历史古迹)

塔县考察队合影

  科考队驱车回到喀什,继续往东北方向走,沿公路进行新生代沉积盆地的考察。科考队8号再次从喀什出发,走国道3012向东北方向进发,经阿克苏库车,最终到达库尔勒

寻找化石层

拜城新生代地层

  本次南疆新生代古生物科考就到此结束。

索尔库里“淘金”

  8月-9月,倪喜军研究员、李强研究员率队赴新疆、青海两省交界的阿尔金山索尔库里盆地进行生物地层考察,考察了盆地中的中始新世-早中新世地层,进行了地层对比、剖面测绘和化石调查,发掘出一件保存较好的巨犀头骨,新发现一个小哺乳动物化石层位,并进行了砂样采集。

索尔库里 荒原“淘金”

回到山南

  9月-10月中,考察队在西藏那曲地区、阿里地区和山南地区开展了新生代沉积地层与古生物的综合科考,旨在寻找潜在的化石生物群,以深入研究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变迁,为将来更加系统全面的野外工作打下前哨战。

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合影

前排左起:王腾翔、李航、张馨文、胡珉琦、吴飞翔

后排左起:夏加、房庚雨、阿琼、旦巴、邓涛、苏涛

  第一个考察点位于那曲地区申扎县附近,平均海拔4700米。

  目标是眼前的河边一套红色岩层看着不是很远,中间只隔了几条小溪,但当我们走近时才发现,溪流湍急,并且比想象中的要宽很多。

  我们尝试涉水过溪,但是溪水冰冷刺骨,所以我们驱车绕路到溪流对面的山上,从那里下来。

申扎中秋:坐等冰河生玉轮

  走近观察,这个剖面主要为红色粗砂岩,遗憾的是我们没有找到化石。但却拾得了名字不雅但筋骨老健的马尿泡果壳,颇为惊艳。

茄科马尿泡果脉纤维(杨永平研究员鉴定)

  在甲岗山下,冰川融水汇成的几股溪流绕过雄梅镇,我们在这里第一次亲见了高原上的中秋月,那份静谧与神圣,终生难忘。

高原中秋月更圆(雄梅镇)

  第二个考察点位于双湖县协德乡。途径西藏第一大湖泊色林措,在草原上奔驰了将近两个小时后到达了目的地。非常幸运,我们在这里找到了一些保存精美的新生代植物、鱼类化石。

双湖县协德乡化石点

  返程时天色已晚,视线不佳,两辆越野车都不幸陷入泥中。我们尝试了人力推车,但是由于泥土松软,车越陷越深。

人力推车

  十月的藏北,夜晚的温度已经零下,虽然车上带足了睡袋与被服,食物与用水,但能不睡车里当然是上选。

  于是我们决定去寻找附近刚经过的藏民家借宿一晚。趁着月夜,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了一个叫平措的大叔家中。

夜访牧家

  平措大叔和卓玛阿姨待人极好,面对深夜的打扰,很热情的请我们喝酥油茶。他们拿出家里所有的被子,把主卧室留给我们这群“不速之客”。

  第二天,我们跟藏族同胞一起齐心协力,直到下午终于把车从泥潭里拉出来了。

卓玛阿姨和平措大叔

  接下来的几天,我们分别前往尼玛县、改则县和措勤县进行了考察,沿途敲敲打打,但化石收获不多。十月一日,经措勤,南木林我们返回拉萨。

打包化石

  之后,考察队前往山南地区邛多江盆地。邓涛研究员手气极佳,找到了一个哺乳动物化石!

远眺邛多江

哺乳动物化石

结语

旌旗猎猎凯歌旋

青藏高原是生物演化的“天然实验室”,

而这千百万年间演化的“实验”结果

就封存在高原广阔地域的岩层中。

寻找并发掘这些证据,

必将为完善并创新生物演化理论做出贡献。

高原古生物科考队将继续前行!

  来源: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BbnwyOm5Vj4BkhmzOGTV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