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ataset %T 中国及周边地区地表温度年内循环参数集(2000-2023年) %J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I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 %U http://www.ncdc.ac.cn/portal/metadata/06777916-87c5-463e-bc1b-aafa86e7ec0d %W NCDC %R 10.12072/ncdc.nieer.db7007.2025 %A 赵国辉 %K 地表温度;中国;中国周边地区;年内循环;参数集;2000-2023;温度 %X 地表温度是地球系统中陆地-大气界面的重要参数,与地表辐射和能量平衡密切相关,广泛应用于冰冻圈、气候学、水文学等地球科学的多个领域。地表温度具有时空异质性,通常通过热红外遥感卫星获取大区域范围的地表温度信息。由于受云、雨等天气状况的影响,加之采样频率、传感器故障、反演算法误差等,导致大量的数据缺失,降低了遥感数据产品的可用性。温度年循环模型是填补地表温度时空缺失的一种稳健方法。当前温度年循环参数多是基于年内不连续数据序列拟合得出,难以反映完整序列下的变化特征。为获取详尽的温度年内变化特征,我们基于最新的EAR5-Land逐时地表温度集,建立一个5参数地表温度年循环模型,采用分布式计算的方式,制备了2000-2023年中国及周边地区地表温度年内循环参数集。该数据地理范围为3°N–54°N,60°E–136°E,覆盖中国、蒙古、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29个国家,时间分辨率为年,空间分辨率为1 km和10 km。数据文件格式为GeoTIFF,命名规则为:CSA_skt_APC_[SP1] [SP2] [SP3]_YYYY.tif,其中SP1表示空间分辨率,有10km和1km两种。SP2标识APC模型拟合的参数和评价指标,共7个。APC模型拟合出的参数有5个,分别是A、T0、d、Theta和deltaT。A 为地表温度年变化的振幅(A≥0)。T0为年平均温度(℃)。d为相对于春分日的相位偏移天数。Theta为春分日所对应的日序数。deltaT为残差,其受气候、植被、土壤等条件以及外部干扰。APC模型的评价指标有2个分别是均方根误差(RMSE)和决定系数(R2)。SP3标识温度数据的类型,共5种,分别是日平均温度、日最高温度、日最低温度、夜间平均温度、白天平均温度,依次用avg、max、min、nighttime和daytime标识。这种大区域范围、多尺度、多变量的参数集可应用于地表温度时空数据集的缺失填补、重建、融合以及气候变化、环境演变等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