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Dataset %T 科尔沁沙地生境类型对沙质草地植被-土壤系统碳氮储量分配动态变化的影响(2011-2015年) %J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 %I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www.ncdc.ac.cn) %U http://www.ncdc.ac.cn/portal/metadata/cf4f8941-e7dc-4736-bb54-abcdb497fd5c %W NCDC %R 10.5061/dryad.9w0vt4bfs %A 吕朋 %A 赵生龙 %A 左小安 %K 生境类型;碳氮储量分配动态变化;半固定沙丘(SFD);固定沙丘(FD);草地(G) %X 半干旱和干旱荒漠化地区退化植被的逐步恢复无疑形成了不同的生境类型。大多数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能量固定碳来调节其生长,因此碳(C)和氮(N)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对植物生长、群落结构和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调节作用。然而,目前还不清楚生境类型如何影响沙质草地植被-土壤系统中碳和氮储存分配的动态变化。在此,我们研究了 2011 年、2013 年和 2015 年半固定沙丘(SFD)、固定沙丘(FD)和草地(G)三种生境类型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特征和土壤特性。我们还考察了植被-土壤系统的碳和氮浓度,并估算了它们的碳和氮储量。从SFD到G,植被系统、土壤和植被-土壤系统的碳和氮储量显著增加。从2011年到2015年,SFD的枯落物碳和氮储量、SFD植被系统的氮储量以及FD土壤和植被-土壤系统的氮储量均有所增加,而FD的地上植物碳和氮储量在2011年高于2013年和2015年。在植被恢复过程中,大部分 C 和 N 被固存于土壤中。这些结果表明,植被-土壤系统中碳和氮储量分配的动态变化因生境类型而异。我们的研究表明,自给自足型生境在植被中的固氮率较高,而自给自足型生境在土壤中的固氮率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