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采用一种新型永久冻土测绘方法,以卫星衍生的地表融化与冻结指数作为输入,并以基于调查的次区域永久冻土图作为约束条件,于2010年为QTP创建了新的永久冻土分布图。该方法通过将经验土壤参数(其值通过空间聚类和参数优化,受基于调查的次区域永久冻土图约束)纳入模型,考虑了局部因素的影响,并进一步改进以减少参数等效性。该新地图显示,2010年青藏高原永久冻土总面积约为1.086×10⁶ km²(占QTP面积的41.2%),季节性冻土面积约为1.447×10⁶ km²(占54.9%),排除冰川和湖泊。通过基于调查的子区域永久冻土图(κ=0.74)和钻孔记录(整体准确度=0.85,κ=0.43)进行的验证表明,该图的准确度高于其他两份近期地图。对地图间存在明显差异的区域进行检查证实,本地图的永久冻土分布比Zou等(2017)地图更为真实。鉴于其卓越的准确性,本地图可作为青藏高原陆面模拟的基准地图,用于约束/验证模拟结果,并作为历史参考,用于在全球变暖背景下预测青藏高原未来永久冻土变化。
采集时间 | 2010/01/01 - 2010/12/31 |
---|---|
采集地点 | 青藏高原 |
海拔 | 3000.0m - 5000.0m |
数据量 | 23.3 MiB |
数据格式 | tif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1000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1)次区域永久冻土图;
(2)中等分辨率的地表温度 (LST) 数据产品 Terra 和 Aqua 卫星上的成像光谱辐射计 (MODIS);
(3)环境因素:归一化差异植被指数 (NDVI) 乘积 (MOD13A2);地形因素,包括高程和坡度,源自 航天飞机雷达地形任务 90 m 数字高程数据库 ;STRM衍生的地形湿度 指数(TWI)以及2005—2010年年平均降水量 根据中国1 km月降水量数据集;平均总积雪分数 (FSC) 数据 同期 500 m 日积雪分数数据集;土壤纹理类型数据,源自中国地表建模土壤性质数据集;
采用了Hu等(2020)开发的FROSTNUM/COP制图方法,对青藏高原(QTP)的永久冻土分布进行了制图。该方法基于扩展地面表面霜冻数值(FROSTNUM)模型,该模型以卫星温度数据为输入,并需要各子区域的永久冻土分布图作为优化约束条件。该方法通过模型参数E考虑局部因素,其值通过空间聚类、参数优化和决策树的流程,对所有空间单元进行了最优确定。
该地图与基于调查的次区域永久冻土地图具有良好的一致性,Kappa系数为0.74,远高于近期发表的两份地图(Zou等,2017;Wang等,2019c)的Kappa系数。在与2010年左右收集的72个永久冻土存在钻孔记录进行验证后得出结论,我们的地图比Zou地图和Wang地图表现更好。在一些我们发现我们的地图与Zou地图存在明显差异的地区,我们的地图被证明更可接受;这一结论得到了来自多个方面的证据支持,包括卫星图像、PZI统计数据、高程特征以及更多独立的钻孔记录。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A new 2010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map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zip | 23.3 MiB |
2 | _ncdc_meta_.json | 6.2 KiB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5/08/30 03:40 | 匿名 [14.103.75.* ] |
[开放下载]
|
2 | 2025/08/30 02:02 | 匿名 [20.171.207.* ] |
[开放下载]
|
# | 类别 | 标题 | 作者 | 年份 |
---|---|---|---|---|
1 | 论文 | A new 2010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map over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based on subregion survey maps: a benchmark for regional permafrost modeling | Z,Cao,Z,Nan,J,Hu,Y,Chen,Y,Zhang | 2023-09-04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