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31-4967592
注册
登录
中文
EN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综合新闻
数据资源
专题数据
期刊数据
模型资源
全球灾害
应急响应
数据汇交
数据汇交文档
汇交数据资源
基地资源
科普
平台介绍
首页
专题数据
默认排序
浏览总数
下载量
更新时间
3/4
渭河流域生态环境与高质量发展数据专题
渭河发源于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鸟鼠山,流经宁夏回族自治区,至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汇入黄河。流域面积13.43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818公里。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渭河对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2005年起,渭河流域即被国务院纳入重点治理规划范畴,其生态环境变化备受关注。 为推进渭河流域生态保护高质量发展工作,为相关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撑。数据中心组织力量集中对渭河流域环境基础数据、专题数据、统计数据进行了全面收集、加工、整理。其中各类统计数据主要来源于统计公报,经电子化处理、数据分析、数据清洗等质量控制和再加工,最终形成渭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体系化数据专题。 本专题数据包括:渭河流域基础地理数据、遥感专题数据、土壤数据、自然状况统计数据、水环境情况统计数据、大气环境统计数据、固体废物统计数据、自然生态统计数据、土地利用情况统计数据、林业资源状况统计数据、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统计数据、环境与投资状况统计数据、城市环境状况统计数据、农村环境状况统计数据、气象站点监测(日)数据、空气质量监测(日)数据等16类40个数据集。
创建时间:
2021/11/30
数据集总数:
40
浏览总数:
261162
下载总数:
3381
文件大小:
22.6 TiB
西北荒漠-绿洲区稳定性维持与生态系统综合管理技术研发与示范
本项目依托临泽站、沙坡头站、民勤站3个国家站以及新疆农垦科学院、塔里木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长期定位试验平台,主要研究了近60年来西北典型绿洲的动态变化及其驱动机制;揭示典型绿洲生态-水文过程耦合、水热平衡分异规律及绿洲稳定性维持机制;研发和优化集成维持绿洲稳定性的关键技术:荒漠-绿洲过渡带天然植被与人工植被融合技术、节水型绿洲防护体系结构及其空间配置技术、水土高效利用技术、地表水和地下水联合利用技术、地力提升技术、沙化土地与盐渍化土地综合治理技术、种植业-养殖业一体化的生态产业技术模式;研究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引起的绿洲水资源变化的不确定性,建立绿洲功能稳定与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绿洲适应性管理决策支持系统,提出不同人水矛盾程度绿洲适应性管理技术体系和对策建议。
创建时间:
2021/11/04
数据集总数:
14
浏览总数:
64973
下载总数:
569
文件大小:
290.5 MiB
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专题数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中国北方沙漠化过程及其防治研究(TG2000048700)”(2000.10-2005.09),将揭示我国沙尘暴多发的原因、源地、发生规律和传输路径,认识我国北方沙漠化过程、现状、沙漠化土地时空分布及趋势等,对加快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缩小东西部差别、保障政治稳定、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现实意义;能够为全国沙漠化防治规划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为《全国防沙治沙工程规划》和《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的实施服务;特别是预期实现的沙尘暴预报预警方法与系统,对采取有效措施、减轻灾害损失、改善环境质量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还将研究现代人类活动方式对沙漠化以及沙尘暴的影响,提高公众以及社会团体的环保意识;本项目将总结国内外的防沙治沙技术、探索新的防沙治沙措施,为防沙治沙工程实施服务。
创建时间:
2021/05/08
数据集总数:
8
浏览总数:
68683
下载总数:
361
文件大小:
202.0 MiB
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专题数据
“中国积雪特性及分布调查”的总体目标是:制定中国积雪野外测量规范,开展积雪特性地面与遥感调查,获取1980年以来中国区域积雪空间分布及其变化数据集,编制新的中国积雪类型图和系列专题图集,建立积雪特性综合数据库并实现共享,满足气候变化研究、水资源评估和防灾减灾的基础数据需求。该项目处于汇交数据整理阶段,已经完成的主要工作包括:《中国积雪地面观测规范》(已正式出版),873个气象站点雪深/雪压数据,积雪地面调查40个普通站、6个超级站、6条线路672个剖面,19个500m和9个25km样方,11个Snow Course观测数据的整理、质量控制及元数据和数据文档编写;中国地区积雪面积(1980-2019年)、雪水当量(1980-2019年)、积雪反照率(1980-2019年)遥感产品的制备及元数据和数据文档编写;东北典型农田区积雪水热效应系列专题图、新疆天山中段南北坡融雪型洪水灾害系列专题图、西北地区典型流域积雪水资源专题图编制及其元数据及数据文档编写。此外,积雪面积(5km/500m)、积雪反照率(逐日/八天合成)、雪水当量五种长时间序列遥感产品开展了预先汇交和发布。
创建时间:
2021/05/08
数据集总数:
40
浏览总数:
201166
下载总数:
3775
文件大小:
2.1 TiB
瓦里关大气成分本底观测数据集
青海瓦里关全球大气本底站成立于1994年的瓦里关站位于中国青海省海南州共和县境内,是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大气观测系统的29个大气本底基准观测站之一,由中国政府和全球环境基金联合投资建设,并由中国气象局负责运行管理。该站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设在大陆腹地的大气本底基准监测站,它的建立填补了全球大气监测(GAW)在欧亚大陆内的空白。截至目前该站仍然是北半球唯一的内陆型大气基准观测站,其观测结果可以代表北半球中纬度内陆地区的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状况,被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IPCC等多项科学评估报告用作支撑数据,具有非要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决策指示作用。2006年,瓦里关站通过科技部组织的评估认证,正式进入了国家野外站系列。通过25年的建设和完善,台站实现了温室气体、卤代气体、气溶胶、太阳辐射、放射性物质、黑碳、降水化学和大气物理等30个项目、60多个要素的全天候、高密度观测,每天产生6万多个数据,基本形成了覆盖主要大气成分本底的观测技术体系和技术系统。
创建时间:
2021/01/19
数据集总数:
16
浏览总数:
94217
下载总数:
458
文件大小:
5.0 MiB
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观测数据专题
玉龙雪山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隶属横断山系,是青藏高原最南端、亚欧大陆纬度最低的现代海洋冰川区。区域内分布有19条现代冰川,其中最大的冰川是位于玉龙雪山主峰东坡的白水1号冰川,长2.7公里, 面积1.52平方公里, 雪线高度介于4800~5000米之间,属于季风海洋型冰川。有研究表明,受全球变暖影响,白水1号冰川在过去10年以每年大约27米的速度在缩短,是世界上消融速度最快的冰川之一。 中国科学院玉龙雪山冰川与环境观测研究站于1999年开始对白水1号冰川末端变化开展长期观测,并于2008年开展物质平衡、钻孔冰温、冰川气象、冰川水文等系统观测。本专题包含玉龙站白水一号冰川1999年以来各类观测数据。
创建时间:
2020/12/10
数据集总数:
34
浏览总数:
131153
下载总数:
168
文件大小:
32.1 MiB
超级973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
本专题数据来源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冰冻圈变化及其影响研究》。此专项于2013年4月正式启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秦大河任专家组组长,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现重组为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研究员丁永建任首席科学家。本项目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青藏高原研究所、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清华大学、兰州大学等十三家单位共同承担。本项目针对冰冻圈变化机理、冰冻圈与气候相互作用关系、冰冻圈变化的影响及适应三个冰冻圈重大科学问题开展冰冻圈变化、影响和适应研究,对推动国际冰冻圈科学向学科体系化方面迈进,提高冰冻圈科学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项目共产生数据集48个,包括冰冻圈冰川、冻土、积雪野外观测、遥感反演、数值模拟等数据产品。
创建时间:
2020/12/03
数据集总数:
44
浏览总数:
151773
下载总数:
930
文件大小:
67.8 GiB
长江三峡滑坡野外观测数据集
由湖北长江三峡滑坡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以下简称三峡站)提供的三峡滑坡专题观测数据已经正式在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发布,热诚欢迎广大科研工作者获取并使用。 三峡站依托单位为三峡大学,是目前国内唯一的滑坡地质灾害野外观测和科学研究国家级专业台站。台站研究方向涵盖滑坡灾害形成机理、监测技术、预测预报、防治工程技术等。主要观测对象为链子崖危岩崩滑体、新滩滑坡、八字门滑坡、树坪滑坡、白水河滑坡;观测要素包括:降雨、气温、地表水及地下水水位、岩体或地表位移自动监测数据。
创建时间:
2020/10/26
数据集总数:
64
浏览总数:
448239
下载总数:
5547
文件大小:
1.9 GiB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专题数据
若尔盖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研究站(简称若尔盖站)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河曲马场,占地面积约7亩,站区海拔3434米,距离玛曲县城18公里(图1.1)。若尔盖站是一个以典型高原湿地和草原为研究对象,在全球变化与人为扰动背景下,高原湿地和草原生态系统的演替与反馈为主要观测研究内容的野外综合观测研究站。
创建时间:
2020/10/22
数据集总数:
7
浏览总数:
34809
下载总数:
211
文件大小:
54.5 MiB
中国西部主要冰川作用中心冰量变化调查专题数据
本专题数据针对西部冰川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对水资源与灾害的影响研究,选取我国西部主要冰川中心作用区:阿尔泰山友谊峰地区、祁连山大雪山和冷龙岭地区、天山博格达峰和托木尔峰地区、慕士塔格山、乔戈里峰地区,昆仑山主要山峰重点冰川区以及贡嘎山主峰等地区,以遥感为主要数据获取手段,结合野外冰面高程测量,开展冰量变化调查。在典型冰川(乌鲁木齐河源 1号冰川、老虎沟 12 号冰川、祁连山七一冰川、昆仑山煤矿冰川、白水河 1号冰川)上开展物质平衡观测和重复GPS测量,进行冰量变化过程监测,形成中国西部主要冰川作用中心冰川冰量变化专题数据。其中,冰川物质平衡和冰下地形数据还处于一年保护期中,其他数据已经开放获取。
创建时间:
2020/09/22
数据集总数:
75
浏览总数:
422331
下载总数:
491
文件大小:
1.2 Gi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