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整合了2021年至2022年在黄河干流的源头、上游、中游、下游的生境评级等级,数据主要包括底质、栖境复杂性、河水水量状况、水质状况、河道内人类活动强度等河道指标和大型木质残体分布、河岸稳定性、河岸带植被覆盖率、河道护岸变化、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等河岸指标。调查人员通过现场目测、拍照及无人机全景摄像对每个监测河段生境指标情况进行全面测量、记录和调查。该数据集的发布可为黄河流域生境域生境保护和修复提供支撑,为大型河流的生境调查与评价提供借鉴。
Excel文件共包含4个不同sheets,其中sheet 1为2021年各指标评分,详细介绍了各个站点的名称、所在流域、所在水体、水体级别、所属省份、海拔和评价指标及得分情况。sheets 2为2022年各个站点的信息及各指标评分。Sheet3和sheet4分别为2021年和2022年的生境总评分和对应的点位;
数据方法命名方式以Excel每列单个数据的方式展示,共计26个样点信息,每个样点有12条信息,即Excel中12行,12行信息中包含了底质、栖境复杂性、河水水量状况、水质状况、河道内人类活动强度、大型木质残体分布、河岸稳定性、河道护岸变化、河岸带植被覆盖率、河岸土地利用类型等10项指标和河道、河岸两项总指标评分。
| 采集时间 | 2021/01/01 - 2022/12/31 |
|---|---|
| 采集地点 | 黄河沿线(源头、上游、中游、下游) |
| 数据量 | 4.5 MiB |
| 数据格式 | Excel |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 坐标系 |
参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河流水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技术指南》,水深较浅、可人工涉水采样的河流为可涉水河流,水深较深、河面较宽、无法人工涉水采样的河流为不可涉河流。本研究选择各监测河段上下各 500m作为监测河段,使用GPS 定位记录每个点位的经纬度和海拔。本次所选河段均为不可涉河流位点,调查人员通过现场目测、拍照及无人机全景摄像对每个监测河段生境指标情况进行全面测量、记录和调查。
进行河流生境评价时,每项指标分4个等级进行评价,分别对应好(16-20分)、较好(11-15分)、中等(6-10分)、较差(0-5分)4个评价等级。参照河流生境质量分级标准,每个监测河段的生境总分(H)由10项指标分值累加计算,10项指标总和的满分为200分。
至少要两个人同时打分;请教了生境评价方面的专家,讨论了每一个生境指标的具体评判方法,最终数值是两个人讨论打分,避免个人打分太依赖主观影响。
|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 1 | 无 | 黄河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 | 农业农村部财政专项 |
| 2 | 232102320250 | 黄河河南段干支流水生态监测与健康评价体系研究与应用 |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 1 | _ncdc_meta_.json | 9.0 KiB |
| 2 | 黄河干流生境评价数据集2-最终修改.xlsx | 43.4 KiB |
| 3 | 照片 |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 1 | 2025/11/02 18:38 | 杨*慧 |
Paper title:基于机器学习的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
Paper abstract:利用智能算法刻画复杂生态系统的生态安全格局时空演变特征与驱动机制,对流域生态安全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多源遥感数据、气象与社会经济数据,构建“机器学习—生态系统服务评估—生态网络分析”集成框架,首先利用In VEST模型定量进行生态系统服务评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应用随机森林(RF)模型识别生态安全主导因子并预测生态系统安全ESI空间分布;并结合形态空间格局分析(MSPA)识别生态源地,Zonation模型确定优先保护等级,再基于电路理论(Circuit scape)构建生态廊道与关键节点;最后通过地理探测器分析驱动因子交互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复合驱动效应,并在历史与SSP2–4.5情景下开展动态演化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1)2000—2025(预测)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总体提升7.8%,生态安全空间格局呈“上游显著提升、中游相对稳定、下游局部下降”特征。(2)生态源地总面积由685,200 km²增至761,800 km²(+11.2%),生态廊道总长度由4237 km增至5129 km(+17.1%),生态网络连通度(PC)与整体连接指数(IIC)分别提高17.1%与12.5%。(3)随机森林结果表明,降水(贡献率19.3%)、NDVI(16.7%)、建设用地比例(11.4%)和人口密度(9.5%)为主要驱动因子;其中气候因子与人类活动因子存在显著非线性增强效应,PRE∩BUL与URB∩NDVI交互q值分别达0.412和0.435。(4)在SSP2–4.5气候情景下,生态阻力面较现状提高12.4%,中下游生态网络脆弱性增加约9%,生态连通性下降3.6%。综合来看,长江经济带生态安全格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区域差异显著,上游生态屏障功能增强,中下游城镇化压力仍然突出。研究构建的“机器学习—生态网络”集成框架能有效识别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演变规律与复合驱动机制,突破传统线性模型的局限,为长江流域生态红线划定、生态廊道优化与“生态安全—高质量发展”协同提供科学支撑。
Paper type:研究型论文
Tutor:李季
|
| 2 | 2025/10/29 23:47 | 李向( *******理学院) |
河南黄河湿地景观分析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基础历史数据
论文类型:毕业论文
导师姓名:李向
|
| 3 | 2025/10/23 19:25 | 梁*蕾 |
我是西安交通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希望获取数据用于水环境与水生生物多样性的相关研究
|
| 4 | 2024/09/14 18:20 | 匿名 [117.181.193.* ] |
[开放下载]
|
| 5 | 2024/08/14 19:55 | 匿名 [221.226.114.* ] |
[开放下载]
|
| # | 类别 | 标题 | 作者 | 年份 |
|---|---|---|---|---|
| 1 | 论文 | 黄河干流生境质量评价研究 | 秦祥朝 | 2024 |
| 2 | 论文 | 黄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生境质量评价 | 张洋 | 2023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