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基于1981-2060年黄河流域10公里分辨率的碳库模拟数据,展现了区域有机碳储量的时空动态变化。数据集涵盖了黄河流域32°N–42°N,96°E–119°E的区域,包括青海、四川、甘肃等9个省份的全部或部分地区。通过结合气候数据和土地利用信息,采用干旱生态系统模型(AEM)完成碳库动态模拟。数据经多源验证和质量控制,具有较高的空间精度与可靠性。本数据集可为区域碳循环研究、碳汇评估及气候变化适应性策略提供重要支撑。
采集时间 | 1981/01/01 - 2060/12/31 |
---|---|
采集地点 | 黄河流域 |
数据量 | 5.1 MiB |
坐标系 |
有机碳库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与碳储存潜力。黄河流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受到降水、温度、土地利用变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在过去几十年里,由于气候变暖、降水模式变化及农业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该地区的生态系统发生了显著变化,进而影响了碳库的稳定性和碳储存能力。
该数据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能够支持黄河流域生态变化的深入研究,特别是碳循环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通过对有机碳库变化的详细分析,可以揭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如何共同影响黄河流域的碳汇功能,为区域碳管理和减排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质量良好。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E01Z790201 | 黄河流域碳空间分布数据集制备 | 其他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_ncdc_meta_.json | 4.7 KiB |
2 | future2021-2060.zip | 3.7 MiB |
3 | history1981-2020.zip | 1.4 MiB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