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基于2023年和2024年夏季在新疆及毗邻地区开展的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分别采集了2480个和282个地面观测样点数据。调查区域涵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以及甘肃张掖市、青海门源县等典型绿洲农业区和高原边缘区。每个样点详细记录作物类型、地理坐标及调查时间,涵盖玉米、小麦、棉花等多种种植作物,展现了较高的类型多样性和区域代表性。数据采集采用统一规范的野外调查方法,结合实地走访、精准定位与目视判别,部分样点配备现场照片及辅助说明。该数据集不仅为高分遥感作物识别与分类模型提供关键训练与验证资料,还可广泛应用于绿洲农业结构分析、区域种植制度监测及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评估等研究领域。
采集时间 | 2023/07/01 - 2024/07/31 |
---|---|
采集地点 | 新疆及毗邻甘肃、青海的典型绿洲农业区与高原边缘区新疆及毗邻地区,包括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昌吉回族自治州玛纳斯县、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图壁县、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萨尔县、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和硕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焉耆回族自治县、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阿克苏地区库车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伊宁市、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昭苏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巩留县、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尼勒克县、塔城地区沙湾县、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 |
海拔 | 436.0m - 3107.0m |
数据量 | 199.9 KiB |
数据格式 | .xlsx |
坐标系 |
本数据基于2023年和2024年夏季在新疆及毗邻地区开展的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分别采集了2480个和282个地面观测样点数据。调查区域涵盖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塔城地区、昌吉回族自治州、石河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阿克苏地区,以及甘肃张掖市、青海门源县等典型绿洲农业区和高原边缘区。每个样点详细记录作物类型、地理坐标及调查时间,涵盖玉米、小麦、棉花等多种种植作物,展现了较高的类型多样性和区域代表性。数据采集采用统一规范的野外调查方法,结合实地走访、精准定位与目视判别,部分样点配备现场照片及辅助说明。该数据集不仅为高分遥感作物识别与分类模型提供关键训练与验证资料,还可广泛应用于绿洲农业结构分析、区域种植制度监测及土地利用分类精度评估等研究领域。
本数据的采集基于2023年和2024年夏季在新疆及毗邻地区开展的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调查通过实地走访与现场定位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确保数据的时效性和空间准确性。每个样点通过GPS设备精确记录地理坐标(包括纬度和经度),并详细填写采集时间和种植作物类型等信息。
具体数据格式包括字段:FID(唯一样点编号)、时间(具体采集日期和时间)、种植种类(如玉米、小麦、向日葵等)、纬度及经度。以2024年部分样点为例,样点1于2024年7月12日12时30分14秒在北纬44.13140106°、东经87.93800354°处记录种植小麦的信息。
数据采集过程中,调查人员严格按照统一标准操作,结合目视判别及当地农户信息确认作物类型,部分样点辅以现场照片进行验证。采集数据经过初步核查和格式统一,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处理方面,所有原始数据先进行格式标准化处理,统一时间格式和坐标系,确保便于后续分析和应用。地理坐标均采用WGS-84坐标系统,为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与分析提供基础。通过规范化的数据管理,保证了数据集的可用性和科学研究的严谨性。
本数据集包含2023年和2024年新疆及毗邻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的田间调查样点数据,分别包括2480个(2023年)和282个(2024年)实测样点。数据集共包括2个Excel数据文件:(1) 2023年新疆及毗邻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数据集;(2) 2024年新疆及毗邻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数据集。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E01Z790222 | 国家冰川冻土沙漠科学数据中心专题服务 | 其他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2023年新疆及毗邻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数据集.xlsx | 140.4 KiB |
2 | 2024年新疆及毗邻地区农作物种植类型田间调查数据集.xls | 59.5 KiB |
3 | _ncdc_meta_.json | 7.4 KiB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