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整合了来自ICE-D(Informal Cosmogenic-Nuclide Exposure-age Database)的北半球802个冰碛垄的4003个10Be暴露年龄数据(时间跨度为26.5-10 ka)。所有暴露年龄均采用统一的全球平均10Be产率和LSDn产率缩放模型进行重新计算,并运用P-CAAT(Probabilistic Cosmogenic Age Analysis Tool)方法重新确定了冰碛垄年龄。数据集完整记录了每个冰碛垄的数据来源、ICE-D中的冰碛垄名称及样品编号,包含样品类型、单个样品的年龄及其1σ内外部误差等详细信息。同时,还提供了P-CAAT计算过程中使用的带宽估计类型、带宽大小、拟合R2值,以及最终确定的冰碛垄峰值年龄及其1σ内外部误差和所选高斯组分包含的样品数量。数据覆盖亚洲、欧洲、北美及格陵兰等主要冰川区,是目前北半球尺度上最系统、最完整的末次冰盛期至早全新世冰川年代学数据集。该数据集显著提升了冰川退缩历史的解析精度,为研究末次冰消期冰川-气候相互作用、校验古气候模型以及重建古冰量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支持。
采集时间 | 1990/01/01 - 2024/12/31 |
---|---|
采集地点 | 北半球 |
数据量 | 1.6 MiB |
数据格式 | Excel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年 |
坐标系 |
本研究使用的原始冰碛垄10Be年龄数据均来自国际公开数据库ICE-D(Informal Cosmogenic-Nuclide Exposure-age Database,访问地址:https://version2.ice-d.org/),单个冰碛垄年龄计算采用P-CAAT(Probabilistic Cosmogenic Age Analysis Tool)分析工具完成(工具获取网址:https://kgs.uky.edu/anorthite/PCAAT)。
(1)从ICE-D数据库提取原始10Be暴露年龄数据后,随后按照包含≥3个年龄数据且年龄介于26.5-10 ka的标准筛选冰碛垄,并限定样品类型为漂砾、砾石和卵石;(2)采用P-CAAT工具的概率密度估计方法,通过Mean、MADD和Std/IQR三种带宽估计器将年龄数据分解为高斯组分,以最大R²值为标准选择最优带宽,并选取概率最大的高斯组分作为冰碛垄代表性年龄(含峰值年龄±1σ误差及样品数量),最终保留重算后年龄在26.5-10 ka范围内的数据。
所有年龄数据均提供1σ内外误差范围。P-CAAT计算通过χ²最小化优化(Levenberg-Marquardt算法,最大1000次迭代)和蒙特卡洛扰动(典型1-20次循环)分解高斯组分,峰值年龄误差整合测量误差与系统误差。总不确定度通过公式t = σ + P*mean((E-I)/A)量化地质继承效应影响。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2019QZKK0205 | 第二次青藏科考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
2 | 42071006 | 滇西高原上新世地层的宇生核素10Be-26AI-21Ne埋藏测年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_ncdc_meta_.json | 5.5 KiB |
2 | 附表1.xlsx | 1.6 MiB |
# | 类别 | 标题 | 作者 | 年份 |
---|---|---|---|---|
1 | 论文 | 北半球末次冰盛期至早全新世冰川集中退缩的10Be暴露年龄证据 | 郑超刚,张志刚,孔兴功,赵志军 | 2025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