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河流域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近30年来,黑河流域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流域观测系统,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内陆河研究基地。流域是重要的自然研究单元,但黑河流域边界并不统一,为了便于用户使用数据,我们收集整理了文献中常见的5种黑河流域边界:
1)1985-1986年我国开始将黑河流域作为整体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在基础调查和掌握的大量资料的基础上,绘制了早期的黑河流域图,流域面积13.89万km^2。整个流域被划分为三个水文平衡区,分别为:黑河干流水系平衡区、北大河干流水系平衡区和马营-丰乐山前水系平衡区。
2)“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子专题“黑河流域水资源合理利用与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考虑了县级行政单元的完整性,在第一个流域边界的基础上利用当时的行政界线对流域边界进行了修订,形成了目前“数字黑河”信息系统( http://heihe.westgis.ac.cn) 公布的黑河流域边界,流域面积12.87万km^2。水文单元的划分继承了原有的思路,共划分为三大水系,分别为东部水系、中部水系和西部水系。
3)在水利部黑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中,黑河流域面积被确定为14.29万km^2,水文单元被划分为中西部和东部两个独立的水系,面积分别为2.7万km2和11.6万km^2。
4)在2002-2006年开展的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中,“黄河流域(片)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组于2005年编制《西北诸河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调查评价简要报告》,以水资源二级区和三级区为单位,完成了一系列自然地理与社会经济的统计表格和图件。在这次综合规划中,黑河流域的面积约为15.17万km^2,该方案并没有给出更加详细的子流域划分方案;
5)基于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SRTM 和 ASTER GDEM),利用GIS水文分析方法确定的黑河流域边界。该边界经过了遥感和实地考察验证,在流域边界确定和子流域划分过程中同时还考虑了现代水资源利用现状。
采集时间 | 2010/01/01 - 2010/12/31 |
---|---|
采集地点 | 黑河流域 |
数据格式 | 矢量 |
坐标系 | WGS84 |
投影 | +proj=longlat +datum=WGS84 +no_defs |
高精度数字高程模型(SRTM 和 ASTER GDEM)
数据质量良好
# | 数据集标题 |
1 | 黄河上游流域边界图 |
2 | 黑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集 |
3 | 塔里木河流域边界数据集 |
4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黑河2010年流域边界图 |
5 | 塔里木河流域行政边界数据集 |
6 |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综合地图集:2005年黑河流域边界图 |
7 | 柴达木河流域边界分布数据集 |
8 | 黄河上游河流矢量图 |
9 | 黑河流域河流分布数据集 |
10 | 黑河流域居民点数据集 |
# | 时间 | 姓名 | 用途 |
---|---|---|---|
1 | 2025/04/25 04:14 | 郭* |
论文题目:基于SAR数据的物候识别
数据在研究中的作用:验证
论文类型:基础
导师姓名:刘佳宁
|
2 | 2025/04/19 01:17 | 吴*丽 |
您好!我的名字叫吴林丽,我是四川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水利科学与工程的一名大四毕业生,我的单位邮箱wulinli@stu.scu.edu;我的本科论文毕业题目是若尔盖草原河流岸坡侵蚀冲刷过程分析与数值模拟研究。希望向您寻求若尔盖黑河流域近五年的相关水文数据以及河流土壤数据、河道变化数据等。同时我也将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正确引用数据来源。十分感谢!
|
3 | 2025/04/16 23:15 | 梁*欣 |
用于制作项目文章中的研究区概况图,表明主要河流及黑河流域范围
|
4 | 2025/04/13 23:52 | 窦*月 |
用于课程学习及练习,分析黑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
|
5 | 2025/04/07 22:41 | 教* |
UGUIGIULGGULGUKGHUKGK
|
6 | 2025/04/03 22:16 | zh****ui |
制作黑河流域的研究区概况图,分析区域冰川变化
|
7 | 2025/04/04 07:32 | 王*馨 |
本人为在校大三学生,目前正在参与易智瑞杯的比赛项目,需要用到八宝河流域或黑河上游流域的边界,希望能使用此数据提取。
|
8 | 2025/03/27 16:52 | zh*****bao |
我的论文需要以黑河区域为试验区,需要下载黑河区域的边界。
|
9 | 2025/03/25 23:16 | 翟*键 |
我是一名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博士研究生,我正在从事黑河流域的相关研究,需要获取正规的黑河流域的矢量边界以便于开展我的研究
|
10 | 2025/03/25 06:50 | 张* |
黑河流域下游额济纳绿洲湖泊与地下水互馈机制课题研究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