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数据集聚焦1970-2000年青藏高原东部区域(ETPR)河流源区的冰川物质变化,提供两种分辨率的数据:高分辨率冰川单体数据(30 米)与低分辨率网格数据(0.5 度)。其中,高分辨率数据针对 13117 条冰川,包含 30 年间的高程变化、年物质平衡及相关不确定性信息,为单条冰川研究提供重要参考。
为计算冰川物质变化,研究将基于1970-2000年地形图(航空摄影测量技术)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与 2000 年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数据进行对比。通过配准、偏差校正及质量控制等流程保障数据准确性,并利用冰桥卫星 2 号(ICESat-2)与 “六边形” KH-9 卫星数据,对基于 DEM 的高程差异进行验证。结果显示,数据集质量良好(尤其在低海拔区域),与 KH-9 数据结果一致性较高;但受航空照片在陡峭地形下难以清晰捕捉高反射率积雪表面的限制,高海拔区域数据的不确定性相对较大。
本数据集覆盖 ETPR 区域 72% 的冰川,具备较高的完整性,可用于多尺度冰川物质平衡模拟的参数校准,还可用于评估 2000 年前后冰川水文效应的变化,是该区域冰川研究的重要数据资源。
| 采集时间 | 1970/01/01 - 2000/12/31 |
|---|---|
| 采集地点 | 青藏高原东部区域 |
| 数据量 | 528.4 MiB |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10m |
| 坐标系 | WGS84 |
(1)历史地形地图:718 幅(1:50000 比例尺 142 幅、1:100000 比例尺 576 幅),1957-1983 年中国军事测绘局航片编制,基于 1954 北京坐标系,经校正、数字化转 WGS84/EGM96 坐标系,生成 30m 分辨率 Topo DEM,关联修订后的中国第一次冰川编目(CGI1)。
(2)SRTM 数据:2000 年 2 月 C/X 波段地形数据,用 1 角秒(≈30m)无空洞版本(参考 1999 年冰川表面),X 波段量化 C 波段微波穿透误差,源自美国地质调查局地球探索者平台。
(3)KH-9 数据:1971-1986 年冷战间谍卫星影像(覆盖希夏邦马峰),经处理生成 DEM,结合 Bhattacharya 等人(2021)的 KH-9 与 SRTM 高程差异产品,参考 Landsat ETM + 影像(水平定向)和 SRTM(垂直定向)。
(4)ICESat-2 数据:2018 年发射卫星的 ATLAS 激光雷达数据,532nm 绿光、10kHz 频率,6 束 3 对波束,91 天轨道周期,17m 足迹、40m 沿轨聚合光子定位信息。
(5)辅助数据:TanDEM-X 与 Pléiades DEM(用于 X 波段穿透校正)。
该数据集的加工以 1970-2000 年航空摄影测量地形图生成的 DEM 和 2000 年 SRTM 数据为核心数据源,通过对比两类数据计算冰川高程变化与年物质平衡,经配准、偏差校正及质量控制保障数据准确性,再利用 ICESat-2 与 KH-9 卫星数据对 DEM 高程差异进行验证,最终形成高、低两种分辨率的冰川物质变化数据。
数据质量良好。
本作品采用
知识共享署名
4.0 国际许可协议进行许可。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 1 | _ncdc_meta_.json | 6.7 KiB |
| 2 | 青藏高原东部河源区冰川尺度和网格尺度物质变化数据集(1970-2000年).zip | 528.4 MiB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