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雪是冰冻圈中分布最广泛、变化最显著的一员。其独特的高反照率、低热导率特性使其在调控地表能量收支、地气相互作用及水文过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受限于早期传感器的空间分辨率、时间分辨率与可用时间序列,目前仍缺乏2000年以前、500m空间分辨率的长时间序列积雪范围(Snow Cover Extent, SCE)产品。为填补这一数据空白,研究中基于现有的SCPOT(Similar Conditional Probability & OTSU)算法,将其推广应用至整个中国地区,并针对原算法中的一些不足进行了改进。首先利用覆盖相同时间段的MODIS SCE与AVHRR SCE,计算了不同尺度下影像间的相似条件概率(SCP)。进而以1981—2000年期间内的5km AVHRR SCE为基础,在一系列后处理下生成了该套降尺度产品。产品空间分辨率为500m,时间分辨率为1天,数据命名格式为“YYYYMMDD.tif”,如“19810626.tif”,其中包含六种像元值(0=陆地,1=SCP识别积雪,2=时空立方体(STCPI)插值积雪,3=雪深插值积雪,4=水体,255=填充值)。本产品有效填补了该时段的数据空白,对于长时间序列下的气候变化研究、水资源管理与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采集时间 | 1981/06/26 - 2000/02/27 |
---|---|
采集地点 | 中国陆域 |
数据量 | 11.7 GiB |
数据格式 | TIF |
数据空间分辨率(/米) | 500米 |
数据时间分辨率 | 日 |
坐标系 | WGS84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NIEER)积雪研究团队基于MODIS地表反射率数据(MOD09GA/MYD09GA)与AVHRR地表反射率数据(AVHRR Surface Reflectance Version 4,AVHRR SR V4),结合多级决策树分类、隐马尔可夫模型及多源数据融合等方法,系统完成了积雪像元识别与云下像元填充工作,分别构建了逐日无云的MODIS SCE和AVHRR SCE数据集,为本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数据支撑。此外,辅助数据包括Che等和Dai等基于多源卫星被动微波观测联合生成的被动微波雪深数据、ERA5陆面再分析地表温度产品和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量任务(SRTM)提供的90 m分辨率DEM。验证数据包括中国气象局(CMA)提供的积雪深度观测数据和多景Landsat-5影像。
首先利用覆盖相同时间段的MODIS SCE与AVHRR SCE计算不同尺度下影像间的相似条件概率(SCP),并利用大津法(Otsu’s method)获取到SCP影像的最优分割阈值。基于上述SCP影像与大津阈值,随后对1981-2000年期间内的5km AVHRR SCE进行降尺度处理。对于所得初步的降尺度结果,先后运用STCPI插值、被动微波雪深插值、温度-海拔积雪屏蔽等多种后处理方法,最终得到降尺度产品。
产品基于高精度遥感数据,并在生产过程中对各步骤进行严格的质量把控。基于中国地区地面雪深观测数据的验证结果表明,降尺度产品的总体精度(OA)为0.84,召回率(RC)为0.77,精确率(PC)为0.93,科恩卡帕系数(CK)为0.69。进一步采用同时期Landsat-5 SCE数据进行验证,结果显示OA、RC、PC、CK分别为0.82、0.83、0.81、0.63。此外,精度评估还显示该产品在长时间序列中能够保持较高的年际稳定性,OA持续高于0.8,CK稳定在0.7左右。上述结果均表明降尺度产品具有良好的可靠性与稳定性,能够有效填补当前数据空白。
# | 编号 | 名称 | 类型 |
1 | 42125604 | 积雪遥感 |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
2 | 42271373 | 森林冠层降雪截留遥感监测方法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 | 标题 | 文件大小 |
---|---|---|
1 | _ncdc_meta_.json | 7.2 KiB |
2 | A long-term daily 500 m snow cover extent product over China (1981–2000) |
©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 2005- 备案号:陇ICP备2021001824号-21
兰州市东岗西路320号, 730000, 电话: 0931-4967592,0931-4967596